向中档酒店转型,未来10年酒店业的最大趋势?
7天连锁酒店在北京等一线城市的加盟全面放缓甚至暂停,广州、天津甚至南京、苏州等地也暂停或放缓了7天经济型酒店的加盟业务。转而向加盟商推荐旗下的中端酒店品牌。在一线城市物业和人力成本持续上涨的情况下,暂停经济型品牌加盟转而发展中端酒店,是连锁酒店的无奈之举,其实也是大势所趋。
对于暂停加盟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一二线城市房租成本逐年上涨,经济型酒店利润微薄无法承受高昂的租金成本;另一方面是一二线城市客源越来越重视酒店的品质,中端酒店更能适应目前的市场需求。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中端品牌下沉,稀释利润空间
目前,在全球主要城市对中端酒店需求日益增长的背景下,中外各大酒店集团都在2017年加码中端酒店市场,包括国内的华住酒店集团、锦江国际酒店集团、铂涛酒店集团、维也纳酒店集团,海外的希尔顿集团、喜达屋酒店、法国雅高集团等。业内专家认为,外资酒店集团在中档市场开疆拓土将进入白热化,中端酒店正成为国际酒店集团厮杀的新战场,酒店业将迎来新一轮洗牌。
铂涛酒店集团在一二线城市的转型,让老加盟商们喜忧参半。一方面,停止新店加盟意味着不会有新的竞争者进场,老加盟商不必担心经济型酒店的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但另一方面,公司转型也会发生相应的资源倾斜,中高端品牌的竞争加剧导致价格下降,也将压缩经济型酒店原本稀薄的利润空间,品牌老化也为老加盟商带来新的问题。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追随市场是公司的必然选择
“目前的酒店市场也在转型,公司必然是哪种方式受欢迎就向哪边调整。”方世宏认为,转向中端市场是酒店应对市场调整的必然选择,也是比较好的方面。中端市场目前无论是价格、资源配置还是产品属性都适合酒店的目标群体,因此,转攻中端市场成为酒店不得不走的方向。不转型就难以生存的情况下,酒店也是被市场倒逼不得已而转型。在转型过程中,企业选择了一条更稳妥的路。但转型和优化也需要时间,不可能一蹴而就。
来自斯里兰卡连锁酒店Cinnamon Red(肉桂红)
经济型酒店昔日疯狂扩张开店的好时光不再,而中端酒店市场似乎正在重现当年跑马圈地的热闹场景。
近期,多家经济型酒店集团都宣告了在中端酒店开拓上的动作。锦江股份翻牌了位于上海福建南路的一家锦江之星,改建为新品牌“康铂”,在收购法国卢浮酒店集团后正式引入法国Campanile品牌。在如家并入首旅集团之后出任首旅酒店总经理如家创始人孙坚也表示,要在中高端酒店市场快速“进入状态”。
严峻的现实是,经济型酒店发展进入衰退期,从几大经济型酒店的年报来看,无论是入住率还是RevPAR (每间可供出租客房收入)都呈下降趋势。面对租金、人工成本上涨,新物业难以拓展等问题,经济型酒店转型中端酒店成为大方向。但是中端酒店是否能承载经济型酒店转型的使命?
业内人士认为,中端酒店品牌差异化尚未建立,不做好功能升级和细分市场定位的情况下盲目升级,中端酒店也会像经济型酒店一样走上同质化道路。
增速放缓 经济型酒店换牌升级
日前,位于上海福建南路的一家锦江之星被改建为新品牌“康铂”亮相,升级后的该酒店房价从200多元一晚跃至500多元一晚。这也是锦江系收购法国卢浮酒店集团后,正式将法国的Campanile“康铂”酒店引入中国市场,该品牌定位中端酒店。
(锦江之星旗下康铂品牌)
“中档酒店会是未来酒店市场的刚需。这既有外部原因也有内部原因,内因主要是成本的增长,包括物业成本上升和用工成本的上涨等;而外因是,资本的力量和消费者消费的升级都在推进中档酒店的发展。”锦江股份副总裁李予恺表示。预计2020年,该品牌发展至250~300家。
事实上,锦江股份旗下除了经济型酒店锦江之星,原本是着力打造早在2013年推出的中端酒店品牌“锦江都城”。但为什么此次又推出新品牌“康铂”来竞逐这一市场?
“酒店业以前注重功能,现在注重体验,因此我们现在开拓锦江都城和康铂,两者都是中端酒店,前者更多瞄准超过50年的历史建筑改建,更体现中国文化,可以在一二线和三四线城市发展。而康铂则有一定的社交功能和法国文化,更适合一二线城市,瞄准年轻客户。”锦江股份CEO、锦江国际酒店管理有限公司CEO张晓强透露,康铂会开放加盟,目前锦江正在寻找合适的存量物业改造,希望可以把一部分经济型的锦江之星升级改建成中端的康铂酒店。
锦江并非独家,如家、华住等酒店品牌也都在寻求批量改建存量酒店项目的机会。“未来一段时间我们会以发展中高端酒店为核心,比如把如家变成如家精选,推出如家的时尚产品、商旅产品等,还有现在的和颐品牌。”如家酒店集团董事长、CEO孙坚说,他们的做法是将产品更新换代,然后尝试上下游之间的跨界融合。
(如家精选酒店)
随着消费升级,一二线城市的消费者对于经济型酒店的需求也在升级,所以未来酒店业的格局是向大集团、向中高端布局;同时,实施多品牌化的战略的同时,也要满足个性化的需求,时尚、个性化和有独特理念的中端酒店品牌依然有市场空间。
高端酒店价格下行挤压中端酒店市场
三年前,华住创始人季琦在中国饭店协会的年会上提出:“未来五年,中国酒店业如果有什么大事,就是中档酒店。”三年以后,季琦将这一数字改为了十年。“未来十年中国酒店业有什么大事,依然是中档酒店。中档酒店在未来十年会像过去经济型酒店一样席卷整个中国酒店业,席卷整个中国内地,把这个行业重新洗牌,重新分配。”
一度风光的几大经济型连锁酒店,在一系列重组整合之后重新进行了势力划分。在经济型酒店走下坡路的同时,在策略上,各大酒店集团都迫不及待攻占RevPAR更高的中端酒店市场,未来中国连锁酒店品牌将面临新的挑战。
盲目升级也有危险。在转型中端市场的同时,并不意味着酒店本身的问题能够得到解决。简单升级经济型酒店硬件也不能成为中端酒店,要解决经济型酒店的问题,功能升级和细分市场定位匹配,优选升级内容是关键所在。和经济型酒店不同,中端酒店需要更多的消费者认同,客房外第二空间的相关服务和人文体验就很重要。否则的话,走同质化的道路,仅仅是提高房价,并不能解决入住率下降的问题。”
目前国内自我定位的中端酒店房价定位不清晰。中端酒店与高端酒店没有在价格上拉开相应的差距,欧美及印度在这两种级别的酒店价格差距通常在三四倍以上。由于中国酒店业供求失衡的原因,高端酒店因供大于求而价格下行,经济型酒店中价格略高的又价格上行。中国高端酒店供大于求的格局致使房价向下的情况封杀了大部分地区中端酒店的房价想象力,对中端酒店的发展起到了制约作用